演员在演技方面的提升,其实挺“玄乎”的。
从诠释自我,突破自我,再到重塑自我,然后接着循环。
(资料图)
对应到演技上来讲,就是“千人一面”到“一人千面”的过程。
如果演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技,这个过程应该是螺旋上升的。
但要是形成了演技上面的“套路”,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少演员就陷入这个“怪圈”,尽管演了多年的戏,但给人感觉都是一个套路,大家给这类演员起了一个挺形象的名称——戏混子。
他们的咖位越来越高,但演技却越来越尬,是时候给他们扒层皮了。
最近热播的谍战剧《无间》,靳东是主演。
一开始对这部剧抱着很大的期待,但追过几集后略有失望。
其实这部剧不差,配角王志文、张志坚的演技老练的很,但配角演的太好,就真没主角什么事了。
靳东在这部剧中的表现,只能说是延续了以往的水平,没有什么突破和亮点。
他曾表示自己很怕观众将《无间》和《伪装者》作对比。
这就是露怯了。
我对比了一下两部剧中靳东的造型,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没有差别。
除了领带和围巾的花纹不同外,基本上就是cosplay。
演技上的变化也不大。
但没突破不是说靳东演技差,而是他的演技形成了一种套路,只能饰演同一类人物,角色脸谱化严重。
如果让他脱离了“霸总”类型的角色,就跟被打了一闷棍似的。
这方面拿捏地比较好的是演员张嘉益,演过领导、总裁、老师、土匪、村支书……演什么都不会让观众出戏。
这就是天赋型的演员,而靳东属于“老鲜肉”类型的,和陆毅走的路子一样,他们很难突破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偶像包袱太重。
靳东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类型的影视剧,比如早年间他和胡歌合作的《琅琊榜》。
但在那部剧之后,他就不再接古装戏了。
原因很简单,他的形象和气质驾驭不了翩翩公子的“黑长直”。
后来靳东发现都市剧中的“精英”类角色很适合自己,于是很多年来他一直出演这种角色,估计连靳东自己都烦,更别说观众了。
当他想换一类角色时,却发现已经陷在“霸总”形象中跳脱不出来了,所以演啥都是一个味儿,就是观众嘴里的“千人一面”。
而且这些年靳东一直在给自己立“学霸”的人设,但却频频因知识储备不足而“翻车”,风评很受影响。
年轻时期的张铁林,是既有颜值又有实力的演员。
《年轻的朋友》《大桥下面》中,不但是颜值担当,更是靠演技撑起了整个戏的骨架。
武打片中的表现也很亮眼,既能在《黄飞鸿》中出演“孙文”这样的正派角色。
也能在《新仙鹤神针》中将“曹雄”的狡诈狠毒诠释得十分生动。
只可惜,后来张铁林遇上了“琼瑶剧”。
琼瑶剧有两个特点:一是能捧演员,二是能“毁三观”。
张铁林这两样都占了。
在《还珠格格》中饰演“皇阿玛”后,张铁林红遍两岸三地。
“吹胡子瞪眼”的表演方式,成了张铁林的招牌。
那时候观众没见过大世面,看到张铁林的这种“皇上”角色,一个劲地吹捧他器宇轩昂,颇具王霸之风。
后来他又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用一模一样的套路来饰演“皇上”。
当时很多圈内的演员,就对张铁林的这种浮夸演技表达了不同意见。
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钻研演技的心思,很快陷入“模式化”的表演方式。
走路昂首挺胸,嗓音故作洪亮,遇事不决先撇嘴,路见不平干瞪眼。
而琢磨演技的时间,被张铁林挪到了“到处留情”上面。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他私生活混乱的报道屡见不鲜。
备受诟病的还有他移民国外的事情,嘴上口口声声说爱国,背地里却“润”得飞快。
关键他谈起此事时竟然称:加入英国国籍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道貌岸然这个成语,一下子就变得鲜明生动了。
这些事引起很大争议后,张铁林的演艺事业戛然而止,他的影视形象也定格在“吹胡子瞪眼”的浮夸演技之中。
刘涛这些年的口碑,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当初她四年接20部戏,替丈夫还清了4亿的债务,一度被称为“豪门好媳妇”。
但反过来想,在4年时间出演这么多角色,这哪里是演员,分明就是一个演戏工具。
好演员对剧本要求很高,是要用心对角色进行琢磨的。
巩俐在拿到《秋菊打官司》的剧本后, 就跑去农村体验生活。
为了更真实,她甚至一个月没洗澡,袖口上都是擦拭鼻涕后留下的印子。
而刘涛把这种对角色的体验,搞成了程式化的套路,慢慢变成了一个“戏混子”。
以前的刘涛不是这样的。
《白蛇传》《琅琊榜》中,她的演技不说多么惊艳,但让人看着舒服、喜欢,角色形象刻画得很生动。
哪怕到了《欢乐颂》时,刘涛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但在出演完“安迪”后,她就开始“混”起来了。
《开端》中她饰演一个要主持大局的人,但刘涛总是用一副半眯着眼,似笑非笑的表演形式来诠释人物性格。
观众看了之后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能起关键作用的领导,反而觉得在装腔作势,故作深沉。
《县委大院》中,刘涛更是成为广告工具人,她饰演的那个角色,我强烈怀疑就是为了片头广告而强塞进去的。
偏偏在《县委大院》中,刘涛还遇见了演技活灵活现的吴越。
一个是死气沉沉总眯着眼应付观众,一个是性格鲜明生动形象地刻画角色,高下立现。
如果刘涛一直这么演下去,真不如好好去干直播带货。
凭借一首 《红色高跟鞋》出圈,对刘敏涛是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走红后确实接了不少戏,但也暴露了她“戏混子”的一面。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套路:摇头眯眼加五官乱飞。
然后给人留下一种感觉:油腻。
很难想象一个老演员,竟然会犯年轻偶像们常犯的“用力过猛”错误。
在《生活家》中,刘敏涛上演了典型的“反面教科书”。
全剧都在故作浮夸,各种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底层小人物的隐忍和坚韧没演出来,“刻板印象”倒是表现得挺拿手。
脱离了现实,只剩浮夸后,很多观众要么弃剧,要么看到刘敏涛出现时就选择快进。
一个演员能把角色演出几个表情包是好事,但要是只把人物演成表情包,那就有大问题了。
曾经在《伪装者》和《琅琊榜》中,刘敏涛的演技得很稳定。
既能把“明镜”这个角色的大家风范诠释好,又能将“静妃”的贤良淑德演绎到位,为什么唱了一曲《红色高跟鞋》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能因为《红色高跟鞋》的台风让你出圈,就把这个风格当成一种捷径用在角色形象上。
这不是捷径,而是岔道。
演员任重,是快把自己事业混糊了的典型。
他可是影视圈的老前辈,景甜是他的学生,黄轩是他选进电影学院的。
而且任重长得也不差,演技也在线。
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任重用出色的演技,演绎了一场情深意切的暗恋,让太多观众对他饰演的“ 赵白石 ”念念不忘。
结果任重就陷在这个圈子里出不来了,此后演啥都是一副委屈巴巴的痴情样。
后来他自觉演技到了瓶颈,主动退圈后出国找突破口。
再次出现在荧幕中时,他确实脱离了爱而不得的悲情角色,但又变成了更加浅薄的“搞笑男”类型。
然后就在一部部影视剧中出演各种小配角,作用就是活跃气氛。
如今43岁的他,还在饰演“憨傻直”的角色中不断绕圈,很难突破了。
前阵子网上还爆出任重和口碑不太好的孙骁骁有恋情的传闻,让网友大跌眼镜。
消息真假难辨,但提醒任重千万要认清形势,演技陷入“怪圈”出不来是小事,感情陷入“怪圈”就不好收场了。
有观众将黄磊、吴刚这样的演员也归为“戏混子”。
有道理,但不完全对。
黄磊是综艺上多了,给大家留下了“刻板印象”,但其实他的演技是能撑起一部剧的。
比如《县委大院》中,他第一次饰演干部角色,能看出一些小细节他是做了研究的,说话的腔调,走路的方式,倒茶喝酒时的动作,拿捏得不错。
吴刚老师则因为脸部越来越僵硬的问题被大家质疑,但这不能否认他的演技。
在电视剧《冬日暖阳》中,吴刚老师表现出来的话剧张力,是能让人热泪盈眶的。
在笔者眼中,这样的演员还不能被称为“戏混子”。
我们之所以反感“戏混子”,是因为有些演员躺着吃老本,咖位越高演技却越尬,拍戏纯粹就是为了赚钱,丧失了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尊敬,也是对观众的一种敷衍。
长此以往,混戏的终会成为自己职业的掘墓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