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转型发展积蓄的能量,到了发力见效、成势突破的关键阶段。
黄石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从清朝末年就以大冶铁矿而闻名,随后因矿建市,被称为“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
(资料图)
就是这样一座老牌资源型城市,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中,加速创新转型,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石样本”。
6月19日上午,“2023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在北京发布,黄石位居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综合表现前十强。此前在2022年,黄石已经四次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优秀等次,全年GDP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
就在同一天,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奋进中国 大江澎湃”全网主题宣传报道团走进黄石,探寻黄石蝶变的经验。
一手抓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
从铜精矿到高品位粗铜,最快需要多久?
4-5秒!这是黄石企业给出的答案。2023年2月14日,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在黄石正式投产,引进世界先进工艺,只需要4=5秒,就可以生产出高品位的粗铜。
这也是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石聚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脱胎换骨;一手抓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黄石大冶市还地桥镇昔日的工矿废弃地,转变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公园。 视觉中国 图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黄石的制造业百强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在湖北省均居全省前列,拥有百年老字号企业4家、湖北百强企业和制造业百强企业25家,50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
新产业聚集黄石,带来了发展的澎湃动力。黄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酒基地、全国第二大特钢基地、全国铜冶炼及精深加工基地、全国三大PCB产业聚集区之一,正着力打造2000亿新材料,1000亿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临空产业集群。
向武汉上海借力,科创园开到光谷
在距黄石60多公里的武汉光谷,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内,有600多名研发人员,为黄石贡献才智。
作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为更好融“圈”入“群”,黄石大力实施区域创新格局构建行动,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
一方面,黄石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2021年6月,黄石率先在武汉设立离岸科创园,向科创实力超强的大武汉引才、引智、引资源。2022年11月,建成黄石(上海)科创中心,与华科、武大共建产业研究院,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8家。
位于武汉光谷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高喜明 图
“公司将研发中心放在光谷,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智力资源。”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企业在产品迭代上遭遇瓶颈,迫切需要引入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2021年公司研发团队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后,研发团队迅速扩容,顺利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黄石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2022年,黄石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8家,省级“瞪羚”企业15家,培育全省“独角兽”企业1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达1572家,同比增长64.2%。
“2023年,我们将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8亿元。”黄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红霞说。
绿色低碳发展,再添新亮点
梅雨时节,万物繁茂。行走在黄石磁湖水畔,草木葱荣,生机盎然。
近年来,黄石以长江大保护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转型。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7万亩,造林绿化60多万亩,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空气质量指标连续多年稳定达标。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黄石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前20位名单,改善幅度排名第17名。
位于长江边的黄石是一座园林城市。 石勇 图
同时,黄石在湖北全省率先制定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标准,促进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黄石市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
在产业转型升级路上,黄石正奋勇前行。“今年我们将乘势而上,聚焦重大目标攻坚克难,聚焦重大战略落实落细,聚焦对上争取更多份额,聚焦重大项目大干快上,聚焦重点任务履职尽责。”黄石市发改委主任邓斌说。
同时,黄石还将系统推进全流域治理,坚决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四条安全底线,在省一级、二级流域片区基础上,科学划定7个三级和24个四级流域治理单元。
黄石正不断擦亮“山水园林市,最美工业城”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