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交银国际发布2023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展望,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预计 3 季度起乘用车销量改善,负面因素已大致消化。我们认为电池成本降低有可能改善整车厂下半年的边际利润率。我们预计 2023 年 2季度乘用车销量将保持疲软,3 季度开始改善。上半年整车厂集中处理库存和老车型,而大多新车型将集中在下半年交付,因此销量和利润率应环比有改善。此外,我们预计新能源车下乡和其他潜在的刺激政策将在2023 年下半年提振乘用车销量。
(资料图片)
预计中国大型整车厂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主导地位,PHEV 将在 2023年放量,推动增长。2023 年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应该是低线城市中价格在 10 万至 20 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大众市场 PHEV(油电同价车型),将快速实现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PHEV 依靠高续航和性价比增速将跑赢 BEV。大型整车厂如比亚迪(002594)依靠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在 10-20 万的定价权,持续引领销量增长。
中国整车厂海外扩张是新的增长动力。比亚迪唐/汉、上汽 MG、小鹏 G3、U5 等国内整车厂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出口至欧洲。宇通、比亚迪等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欧美及中东地区表现良好。我们认为领先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中国车企的自身优势外,欧洲车企也面臨产能不足。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市场带来机遇。我们预计中国整车厂将在 2023 年开始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盟)大规模部署新能源车。
2023下半年展望:弱复苏,但大部分负面因素已经反映
市场预期修正,下半年乘用车需求弱复苏。上半年汽车销量的疲软符合我们预期,主要由于1)购置税减免的到期;2)特斯拉主动开启价格战,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重;3)供应链改善而需求端尚未完全恢复。我们认为在碳酸锂成本大幅降低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将有更多的空间让利,我们认为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另外,市场上半年比较担心国六b实施前会有清库存压力,从而导致整车厂再次打响价格战。5月8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公告也提到,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至2023年12月31日。国六b非RDE车型得到了长达半年的销售缓冲期,我们预期而下半年整车厂清库存压力不大。
我们维持年初预测:2023 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 4.3%至 1,940 万辆,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 26.5%至 720 万辆,渗透率为 37%。
油电同价车型有望支持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上升。2023 年前四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零售量分别达到 211 万辆/185万辆,同比增长 43%/3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呈上升趋势,零售渗透率从2022 年 4 月的 27.1% 跃升至 2023 年 4 月的 32.3%。加上2023 年整车厂推出大量油电同价车型,如秦PLUS DM-i冠军版、零跑C11增程、AION Y Younger、一汽丰田bZ3,不断有新车在各细分市场刷新价格新低,“油电同价”几乎成了一种趋势。我们相信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将显著提高。充电设施的扩张也将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在品牌中,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落后于内地同行,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一些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合资品牌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只有大众汽车(ID 系列)能打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 年 4 月,自主品牌以 49.5%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领先,其次是豪华品牌 35.5% 和主流合资品牌 4.1%。
合资跌落神坛,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合资品牌下行周期难以逆转,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张。近十年来,内地整车厂的市场份额在30%到40%之间波动。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4月,得益于前几年大量新能源车型的亮相,内地整车厂市场份额达到55%。各家燃油车特别是合资品牌燃油车的销量已经被逐渐壮大的新能源汽车影响,损失市场份额。整个燃油车市场面临着多重竞争叠加的局面。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大量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仅有着更好的市场配置,而且从车机系统、智能座舱到内部设计等等层面都对传统燃油车形成了降维打击,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型的定价上也十分进取,持续侵蚀传统燃油车市场。
我们认为合资品牌销量下行周期难以逆转。在新能源汽车上,不管是硬件和软件,合资品牌一直都弱于自主品牌,因此大多合资新能源车型缺乏竞争力。比亚迪、长城汽车(601633)、吉利、奇瑞、广汽、长安等整车厂在2023上半年也纷纷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新能源子品牌(如仰望、银河、枭龙等),提升了内地整车厂的市场份额。鉴于其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第二轮车型开发,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在 2023 年下半年持续。同时,国外整车厂仍在新能源领域摸索,因此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威胁到内地整车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而合资企业份额下滑明显,未来销量反转机会较小。
内地整车厂在不管在PHEV和BEV都有绝对的优势。比亚迪品牌向上布局,发布仰望品牌。仰望包含比亚迪的技术应用、前瞻技术构想及深度垂直整合,涵盖了六大核心技术:易四方、云辇、刀片电池、超级车身、智能座舱、智驾辅助,实现对户外越野、城市、赛道等多场景的覆盖;吉利则全面新能源化,银河L7新车型也会在年内交付;2023年,长城汽车将推出10余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包括哈弗枭龙、坦克500 PHEV、欧拉芭蕾猫等车型。长安旗下深蓝、阿维塔也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型。
PHEV 下半年将加速放量
PHEV车型价格进一步下探,下半年将持续放量。根据乘联会,2023 年 1-4月 PHEV销量 58万辆(同比+92%),增速超过BEV的19.9%。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PHEV由于无里程、无续航焦虑,对于用户的价值明显。当BEV困于充电、补能之痛时,混电便具备了显著优势。从供给角度看,整车厂在PHEV、EREV上布局节奏加快。
2023年比亚迪、吉利和长城等自主品牌皆有大量的PHEV车型发布,而比亚迪的冠军系列价格更进一步下探,因此我们预期PHEV将是推动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关键。推动PHEV大行其道的是其长续航里程和成本效益,而不是政策,这应该支持更可持续的增长。就车辆购买而言,成本仍然是大众市场的最大因素(与高端市场不同)。随着2023年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到期,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的价差将进一步拉大。
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等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多款搭载最新科技的PHEV车型,相信将极大丰富家庭用户的选择。我们预计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PHEV车型将在大众市场(10 万-20 万元)取得突破,从而加速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替代。10 万-20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24-29%,仍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由于全国缺乏充电桩和电力供应,目前的新能源基础设施仍不足以支持所有电动汽车。在农村和北部地区,由于电池在低温下性能不佳(低于 CLTC 里程的 50%),PHEV可能非常适合。
2023年前四个月,中国所售出的燃油车中有 52%在 10 万至 20 万元的价格范围内,而BEV和PHEV分别为 33% 和 55%,这证明PHEV更具吸引力,因为买家追求的是性价比和便利性。我们相信,PHEV的长续航里程、成本效益和有吸引力的价格,将在 2023 年进一步推动对传统内燃机车辆的替代。
如上图所示,我们看到 20 万至 30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 49%,其次是 30 万至 40 万元的 40.5%。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图 12所示的不同价格区间的 PHEV 渗透率,我们可以看到 10-15万和15-20万之间的 PHEV 渗透率仍有很大空间。而这个价格区域在低线城市大多为家庭用车,而PHEV最大的优势就是解决了中长途车主里程焦虑的问题,正好吸引低线城市家庭用车的群体,从而实现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这一核心优势可使整个PHEV维持非常强增长的态势。
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销量持续创新高
具竞争力的车型推动乘用车出口。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显著。2022 年出口量同比增长 54.4% 至 311.1 万辆,比 2020 年的 108 万辆翻了近两倍。2023 年出口销量继续增长趋势。2023年前四个月的出口销量总计达到 149 万辆(其中特斯拉占大约9%),同比增长 72%,主要得益于内地整车厂出口竞争力增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1季度,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4月单月出口量达42万辆,同比增长143%,月度出口量不断创新高。乘用车出口持续创新高,出口销量不但有利于整车厂销量增长,同时由于中国整车厂的低成本优势,势将帮助整车厂获取不错的利润。
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增长优于欧洲和北美市场。2023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7万辆,同期欧洲销量约32万辆,北美销量约22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西欧和东南亚。泰国、英国、 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为2023年的亮点,而对美国、韩国出口有所下滑。由于经济持续重启、制造业需求稳步回升、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都呈现为大幅上升趋势。
从车型来看,乘用车出口量占比最大,2018-21年占比保持在75%,2023年前三个月占比达到83%。在售价方面,2023年前四个月汽车出口的平均售价达到 20,000 美元,高于去年的 18,000 美元,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继续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 4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 13 万辆,同比增长 286%。2023 年前四个月里,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52 万辆,同比增长1.1倍。
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新增长点
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增长优于欧洲和北美市场。2023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7万辆,同期欧洲销量约32万辆,北美销量约22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西欧和东南亚。泰国、英国、 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为2023年的亮点,而对美国、韩国出口有所下滑。由于经济持续重启、制造业需求稳步回升、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都呈现为大幅上升趋势。
上汽海外销量领跑整车厂,比亚迪迎头赶上
上汽领衔海外销量
近年来,各整车厂出口销量快速增长。从品牌来看,上汽自2018年以来一直保持出口量第一的位置。2022年上汽总出口量近38万辆,2023年前三个月出口量创下约11万辆的新高,主要子品牌名爵发力。奇瑞、吉利和长城汽车在2023年前三个月的出口销量分别为 4.8 万辆、4 万辆和 3.95 万辆。比亚迪的出口量也逐年增长,2022年翻番,2023年前三个月突破1.1万辆。造车新势力方面,整体表现较弱,其中哪吒、蔚来销量分别为2,500辆和328辆。
比亚迪开始大规模布局海外
出口方面,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4月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14,827辆,同比增长15.5倍。比亚迪最早从1998年就开始推动旗下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当时主要的产品是电池,后来过渡到电动大巴。现阶段,新能源乘用车成为比亚迪产品出海的新主力。目前比亚迪汽车已经销往6个大洲里的70多个地方。并且,比亚迪不仅是在推动整车出口,也在积极部署相关车型的本地化生产。比亚迪还在2022年10月订购了6艘货船用来运输汽车,以消除供应链和运输问题的风险。另外,在众多海外市场中,比亚迪对东南亚市场格外重视,旗下的车型分别出口至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共计9个国家。
2023年3 月,比亚迪宣布与英国电动汽车公司 Octopus Electric Vehicles(简称 Octopus EV)达成合作,Octopus EV 未来 三年内将向比亚迪购买 5000 辆电动车用于服务英国市场。
今年3月,比亚迪在泰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罗勇府的生产工厂正式奠基,土地协议遵循泰国投资委员会于去年8月批准的一系列投资承诺,其中包括比亚迪179亿泰铢(4.91 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工厂占地面积约96公顷,预计年产15万辆汽车。泰国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投产,并将生产右舵车型,汽车将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长城汽车是最早布局出口的中国传统整车厂之一
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进一步加速。在4月,长城汽车出口量为21,814辆,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82%,表现十分惊人。旗下多品牌车型也将在欧洲、南美、东盟等海外市场上市。具体车型为: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欧拉好猫、哈弗H6新能源(HEV/PHEV)、坦克300、长城炮等。此外,长城汽车还表示:2023年,将全面拥抱新能源,预计推出超10款新能源车。从长城较早前的海外规划来看,哈弗与长城皮卡主要负责提升销量,魏牌、欧拉和坦克负责提升品牌形象。与丰田在海外的布局类似,卡罗拉、RAV4等中、端车型拉动销量,兰德酷路泽、埃尔法等尖端、特色车型,催化品牌号召力。
2023年5月,长城汽车宣布巴西首个新能源工厂于2024年5月1日正式启动运营。该工厂未来产能将增加到每年10万辆,是巴西首个专门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目前长城汽车在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以中国为总部,延伸至欧洲、亚洲、北美,涵盖整车、核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新能源以及智能驾驶的研发等领域。制造方面,长城汽车在泰国、巴西等地建立了全流程整车生产基地,并设立了多个分体工厂。在销售网络方面,长城汽车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市场建立了海外零部件仓库,以满足售后服务需求。
吉利汽车
2023年4月,吉利出口销量达22,942辆,同比增长超31%,环比增长约14%。其中新能源出口同比增长74.6%。吉利的新能源高价值产品在海外逐步得到认可。该增长是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提升和吉利整体智能电动化转型,以及吉利在品牌、战略、技术、供应链等进行一系列的布局。
吉利进行了全方位、多元化、矩阵式的布局,从长续航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合动力,到纯电、甲醇、氢燃料等等多种能源路径和全方位生态布局,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不断地打造科技护城河。未来,技术输出将成为中国出口的一个新的亮点,吉利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和集团内外部的全球汽车合作伙伴已经签订了超过200亿元以上的技术转让和研发产品开发的合同。以后,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意义上只是卖产品,到输出技术标准这样更高端的水平。
吉利相信全球化出口一定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双赢发展。比如,吉利全力支持宝腾国产化工作,引入了中国的28家零部件供应商在马来投资建厂,也支持了马来本地200多家供应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有很多企业来自于中国,对中国产业带动的效果也是非常直接的。未来,该模式可能拓展到欧洲、南美等地。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市场增长空间大
海外市场的供应短缺为中国出口带来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驱动力已从政策支持转向需求端的支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逐渐常态化,出口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助力国内整车厂进军海外市场。此外,欧洲汽车产业短期内的供应短缺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绝佳机遇。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处于依赖政府政策刺激阶段。受供应链短缺、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风险制约,海外汽车产业链复苏步伐仍相对缓慢。据普华永道2022年11月的报告预测,欧盟将在两至三年时间内从汽车净出口地区变为汽车净进口地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正在进入欧洲市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欧洲品牌也将电动汽车生产线转移至中国。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中国将向欧盟出口近80万辆汽车,其中包括33万辆欧洲自家汽车制造商的车型。即便不考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来的出口效益,仅仅是从欧洲转移至中国的欧系品牌就包括Mini、Dacia以及极星。欧洲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仍在解决交付困难的问题,且主要聚焦于价格昂贵的车型,而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正在为欧洲提供大众能够负担得起的电动车型。欧洲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仍在解决交付困难的问题,且主要聚焦于价格昂贵的车型,而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正在为欧洲提供大众能够负担得起的电动车型。
我们预计欧洲将成为中国本土整车厂最有潜力的出口目的地。欧盟新能源汽车进口目前受益于低关税、高补贴等政策,当地充电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同时,欧盟居民可支配收入更高,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更高。对于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稳步提升,潜力巨大。意大利、西班牙等电气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高端纯电动汽车需求不高,A级以下车型配置相对较高。
新兴市场正在开始显示潜力。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亚洲(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 2022 年仅为 6% 左右,并且缺乏知名的本土整车厂。在这些市场中,日本的内燃机汽车占据了最多的市场份额,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较低。但随着中国汽车整车厂逐步向海外扩张,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3年新兴市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