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淑丽
推荐理由:
21岁女孩王佳蕊,爸爸早逝、妈妈瘫痪、弟弟年幼……16岁时她就奔走于建筑工地,扛起了家庭重担;身处困境依旧心怀大爱,毅然为同龄学子捐献造血干细胞。她不抱怨,不逃避,笑对人生,不吝于向别人伸出援手。她用爱点燃生命之火,坚毅刚强、乐观向上的样子让所有人敬佩又动容。
【资料图】
视频制作:杨爽
感动事迹:
21岁的青春韶华,本该被呵护的花样年纪,秦皇岛卢龙县姑娘王佳蕊却以一己之力坚强地撑起整个家,每天四处奔波、早出晚归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能够帮到他,让他活下去,是我这些年最开心的一件事。”2022年7月21日,王佳蕊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了24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3596例,为一位患有血液病的同龄学子送去了“生命的种子”。
“自从成为志愿者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期盼着这一天。”王佳蕊两年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4月,秦皇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她初配成功。
在石家庄准备采集虽然只有短短5天时间,却是她多年来最放松的一段时间。如果不是这次捐献,她还在烈日下的工地中挥汗如雨。
铆足了劲儿,将一推车混凝土运走卸掉后,立刻再回来装第二车,300多斤的小推车并不轻巧,烈日下的她早已汗湿衣襟,却不曾停歇片刻,这就是她的日常生活。从石家庄返程后的第二天,王佳蕊舍不得休息,又返回工地忙活起来。
“她父亲去世早,还有年幼的弟弟。在本该被呵护的年纪,她却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卢龙县印庄乡相公庄村支部书记王金兵说,王佳蕊是个好孩子,7年前,一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王佳蕊身上。
王佳蕊出生在秦皇岛卢龙县印庄乡相公庄村。10岁时,母亲被查出肝硬化,3年前又因脑血栓瘫痪在床。重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弟是她最大的牵挂与动力。16岁就出来打工的她,不敢生病,不敢偷懒,拼尽全力,为家人争取生活的希望。
“搬砖、和泥、清理建筑垃圾……什么活儿都干,就想多赚些钱。”王佳蕊讲起自己的日常,语气轻松自然没有丝毫怨怼。“我学历不够,又缺少技能,只能选择到建筑工地上干活。”王佳蕊柔弱的身影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工地上,她虽不及其他工友的体型和力量,但非凡的意志和坚强不屈的吃苦精神却一点儿也不差。
每天一大早四五点就出门,晚上7点回家,一直在工地忙个不停,中午吃饭的时间都非常紧张,这样干一天,能挣到大约200元。一年下来,王佳蕊能收入6万元左右,勉强能维持她母亲的医药开销。
12月份工地的活少了,为多挣点钱,好支付母亲高额的住院费,王佳蕊到市区某快递公司找了份临时的活——“倒袋子”,就是把传送带上被人剪开的包裹运走倒在指定地点,对很多人来说十分沉重的大大小小包裹,她却手到擒来,快速麻利。
“ 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这两个月就住了4次院,今年已经是第10次入院了,全靠输血治疗才能支撑下去。”提起重病的母亲,王佳蕊的神情凝重。今年6月,王佳蕊的母亲病情突然恶化,在卢龙县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了一周,动辄上万的医药费让王佳蕊犯愁,她不知自己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就算再苦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努力让这个家好起来。”为了让母亲有钱治病,支撑正在读初中的弟弟学习,王佳蕊忙得停不下脚,而她不抱怨、不逃避,用勤劳和汗水打拼着自己与家人的未来。(图片由秦皇岛市红十字会提供)